蓝点管理软件>管理资料>生产需求极限理论小议 收藏此页

刍议“生产——需求极限”理论

            摘要  社会经济活动中存在生产----需求极限理论,它们相互作用影响,具有动态性,对企业产品结构调整,制订有效的战略方针,提高市场竞争力,开拓经营市场,以及国企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生产 需求 极限  动态性 市场

              “生产—需求极限理论”(以下简称极限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在产品生产消费活动中存在着生产极限和需求极限;生产极限与需求极限相互影响且在宏观上维持统一;生产极限和需求极限具有动态性,二者会受到别的因素影响而发生变动。下面笔者将对这个理论作些肤浅探讨,姑且起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 生产极限
              生产极限主要包括成本极限和能力极限,它具有动态性。
             
            1.生产成本极限,在产品销售市场上,由于产品、数量的增多,必然会产生竞争,而最古老也是最有效的竞争方式就是价格竞争。在竞争中,企业的生产成本越低,它在相同质量产品竞争中就越处于优势地位。企业生产成本的极高限为产品的最低定价,如果产品的成本还高于产品的定价,那么企业至少在短期内会亏本。企业所追求的是生产成本极低限,即在与其它产品的质量方向保持一致甚至超过的前提下,极力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起初,生产者是利用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力求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现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它们主要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去提高劳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2.生产能力极限。从短期看,产品生产能力极限是相对的,“并不是因为生产已经达到了极限,而是由于生产的极限并不决定挨饿的肚子数目,而决定于购买力的钱袋的数目。”(《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471页)在资本主义社会,由于劳动者的支付力远不如产品的生产力,因而资本家人为地降低生产能力。但从人类发展远期来看,生产能力极限又是绝对的,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也体现出了这一点。

&nbs  p;            
            3.生产极限的动态性。运动是物质存在的根本属性,对生产极限来讲,运动同样是必然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文明的几次飞跃,生产极限也表现出活跃的变化。从生产成本极限来看,生产者运用先进科学技术,尽力减少原材料和劳动力的耗费,缩短了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使成本下限不断下降;从生产能力极限来看,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有先进的科技作为后盾,可以极大的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使生产能力的上限不断增大。

            二、 需求极限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诺“需求层次论”把人类的需求概括为五个层次。根据需求的五种层次,我们就可以对需求极限进行分析。

             
            1.生存需求极限。人的生存需求是其他一切需求的前提和基础,是人类最低级的需求,它包括马斯诺“层次理论”中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生存需求极限只有下限,即低极限,这个下限就是人们能够维持日常生活水平最低线所需要的生活资料。在生活水平检验中,往往用恩格尔系数这样一个参量来衡量水平高低。在生存需求极限周围,恩格尔系数的值较大,表明人们用于食物方面的花费较高,生活水平较低。

              2.发展需求极限。发展需求亦可称为高级需求,包括“层次理论”中的社会需求、自尊需求、自我实现需求。在发展需求极限中只存在极大值即上限,该上限应为消费者所能承受的消费能力,即现金支付能力。当消费者选择好消费对象及方式以后,首先所要考虑的就是自己的支付能力。“超前消费”表面上是超出了消费的支付能力,但从长远上看还有约束于需求极限的。

              3.需求极限的动态性。无庸置疑,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经济的繁荣,人们的需求观念和支付能力必然发展,伴随而来的就是需求极限的变动。一方面,随着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产品不断丰富,消费者对于基本生活资料的需求无论是数量上还是质量上比以往都有所提高,因此,生存需求的上限也是不断上升,不断增大的;另一方面,随着消费者收入的不断的增加,必然会使其对于发展资料的需求不断增大,因为他们的支付能力在不断增强,从而导致了发展需求的上限不断增大,整个极限限量呈上升趋势。

 &nbs  p;            三、生产极限和需求极限的相互作用
              商品经济中,产品的生产需求总相互影响。经济理论中有生产决定论和需求决定论这两种相对立的理论派别。生产决定论者认为产品的生产决定需求,社会对产品的需求应依赖于当时的生产能力,需求给生产以反作用力,给企业的生产提供信息。需求决定论者认为产品的需求决定生产,经营者应限于市场,根据消费者的需求生产出合适的产品,当然,产品的生产能力对于其需求来讲也具有约束力,消费者的需求不可能离开实际生产水平。

              生产决定论与需求决定论的侧重点不同,就优势,孰优孰劣笔者不敢妄加评论,但毫无疑问,这两种理论都反映了生产与需求的相互影响性。生产极限与需求极限也是在一个动态过程中相互影响。当生产经营者的生产能力滞后于消费者需求时,一方面,消费者只能根据生产者所提供的产品进行消费,降低他们的需求极限;另一方面,产品的紧缺会使生产者觉得有利可图而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生产能力的极限。当社会产品的需求达到极大限时,一方面会使生产者减少投资,降低产量,甚至转产;另一方面,又会使消费者产生更高层次的消费需求,使需求极限提高。

            三、 极限理论的实际意义
              理论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而产生并发展的,经济理论也不例外,那么极限理论的提出,对我们国民经济,企业究竟有什么指导意义呢?

              我国的经济体制目前正处于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转型时期,企业的国家分配制度逐渐被打破,企业的自主经营和自负盈亏就迫使企业认真研究市场。极限理论可以为我们企业制度战略提供理论依据。

              1.有利于企业优化产品结构,制订有效的战略方针。在市场经济中,企业产品适销与否是它在激烈的竞争中能否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必须对市场进行调查研究,分析需求市场的各种极限,根据本身生产极限,努力改善企业的经营状况,制订良好的经营战略。目前我国企业在需求方面着手开发经营战略的思想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就汽车行业为例,英国经济学信息部最近在某一项有关亚洲市场的分析中指出,在2000年以前亚洲汽车将出现供大于求的趋势。到2005年,亚洲汽车需求从目前300万辆增加到520万辆而同时其生产量约为1380万辆,生产远远高于需求。据我国有关预测,1997年我国的汽车市场开始趋向饱和。尽管如此,我国仍有许多中小型汽车制造厂甚至组装厂家在生  产汽车,这是不明智的。这些厂家应实行战略转移。

              2.有利于企业新市场的开拓。企业运用极限理论,能分析目前和将来的市场需求极限,根据自身生产特点,积极开拓新市场。就目前我国的市场需求极限来讲,在经济较发达的城市人们对于商品的需求基本上是极大限了,而在广大的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和购买商品数量增长很快,尤其是近几年以来销售量年增长率都在20%以上,一些中高档商品如彩电、冰箱、空调等要求量也在迅速增长。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重视农村这个广大的市场,相信,农村市场营销战略将成为每一个企业都要考虑的问题。

              3.有利于企业提高自身的竞争力。由于社会生产力水平和科学技术的提高,社会生产能力极限不断升高,成本极限不断降低,而社会目前的消费能力还不是很强,购买力也不是很强。在有限的购买力下,企业如何销售出自己的产品,已成为经营者必须面对的问题。利用生产极限和需求极限的相互影响性,每一个企业都可以引导消费,开发潜在的消费市场。企业可以开发新产品,来引起消费者新的需求,也可以通过策划,提高本企业的声誉,赢得多数的消费市场。

              4.极限理论对于国有企业改革的参考作用。极限理论的产生,必将为国有企业改革提供科学新型的研究方法。从生产角度上讲,国有企业并不是生产能力极限低,相反,国有企业拥有雄厚的技术力量和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本极限低,但多数国有企业的生产没有以消费者为中心,对需求极限研究不够,没有认真分析市场需求,不了解市场需求的动态性,产品的花样款式跟不上形势,在日新月异的市场失去了竞争力。国有企业改革是长期的,相信用极限理论的观点去看问题,有助于一些疑难问题的解决,为改革作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