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点管理软件>管理资料>对中国采购与供应链战略的认识与分析 | 收藏此页 |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在2004年2月对100家大中型制造企业与流通企业进行了采购与供应链现状的调查,回收95份,有效问卷88份。通过调查得出以下初步结论:
第一,供应链管理开始受到重视,但供应链体系尚未真正建立。
在加强企业管理方面,我们列了供应链管理、采购管理、订单管理、运输管理、人力资源、信息技术、生产运作等18个方面,问到哪种管理最重要时,供应链管理名列第一,占48%;信息技术列第二,占39%;采购管理列第三,占38%。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企业对采购与供应链管理开始重视。但对供应链管理如何建立,建立什么摸式的供应链,本企业处于供应链的哪部分,以及当前抓的重点是什么,大部分企业相当模糊。一些企业把供应链只当成是一种从上游到下游的物流移动,是一种连接,并没有当成一种战略关系与增值过程,并没有认识到是从供应商、生产商、分销商到最终用户的网联结构,而认为是一种临时的短联结构。
第二,开始重视与供应商、分销商的关系,但还没有进到战略伙伴关系。
90.9%的企业把供应商视为本企业商业运作的有机组成部分,89%的企业设立了专业人员管理供应商关系。对如何选择供应商,98.9%考虑报价、产品质量、价格、交货准时、信用等综合指标,但价格因素仍是最主要因素,占12.5%。79.5%的企业认为客户关系最为重要,是企业的衣食父母,重视客户服务理念。但许多供应商只停留在卖买关系上,并未进入生产领域与销售领域,上下游企业追求的是自己的赢利,而不是共赢。经济利益共同体还没有真正建立。
第三,实施采购与供应链管理战略的目的是做强做大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这在认识上已取得一致,但在实际运作中仍不理想。
比如,采购计划往往要用半年的时间才能完成,采购与供应链管理的计算机软件系统十分落后,采购后的订单完成率达到95.9%,但准时交货率只有89.6%。从收到订单到组织生产平均需要14天,最长的需要50天。平均产成品库存占销售量的20%,有32%的企业产成品发货前库存要超过15天。
第四,物流外包比例增加,但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服务满意度仍然较低。
随着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供应链中不仅有供应商、生产商、分销商,还包括物流商,第三方物流企业成了供应链中不可缺少的一员。一些企业根据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将非核心竞争力的业务尽量外包,以提高自己的市场竞争力。在调查的企业中,物流10%以下外包的为20%,10-30%的为11%,30-60%的为20%,60-90%的为25%,90%以上的为23%。在调查的制造业中,选择外包的占57%,在商贸企业中选择外包的占38%。在物流供需方面,一方面由于受“大而全”、“小而全”商业运作模式的影响,物流需求的摄放不快,有效需求不足。但另一方面,由于第三方物流企业参差不齐,一体化服务功能差,有效供给也不足。除少数企业外,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客户满意度普遍不高,主要差距在于信息化程度、服务理念与一体化运作水平。
第五,通过调查与对全国制造企业的分析,可以列出以下企业采购与供应链管理的演变过程,说明中国企业正从传统的商业运作模式向现代商业运作模式转换,中国一方面要虚心向外国学习,另一方面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有所创新,有所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