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点管理软件>管理资料>生产控制系统 收藏此页
     

生产控制的含义

一个生产控制系统最重要的任务首先是控制基本库存和流量库存,即平衡输入和输出。然后再使用精确控制的方法减小控制库存。同时还可以考虑采取一些能力计划和批量计划的措施。
生产周期和脱期(脱期等于任务的实际完成日期减去计划完成日期)是两个不同的目标参量,对它们分别监控,分别采用不同的措施进行控制生产周期只是平均库存与生产能力的函数,脱期却受到另外两方面的影响,即:计划生产周期和实际生产周期的偏差;计划与实际任务投放日期的偏差。
流量图特别适用于作为生产控制系统的模型,因为它能够清楚地表示改变某个参量(如生产周期)的措施对其它参量(如利用率和脱期)的影响,尤其是可以通过监控和诊断系统进行检验。流量图的基本结构和它们的表示形式看起来很简单,但实践表明,要从计划和实际值的偏差找出其真正的原因,并由此得到正确的改进措施并不总是那么容易的。
有一种用于单件和批量生产控制的一种新的理论方法,这种理论方法被称为“面向负荷的任务投放方法”。它主要是考虑控制平均库存,并进一步间接地影响工序或任务的平均生产周期。该方法可首见于Jendralski的仿真研究。Bechte将它发展成一种容易使用的方法。Buchmann将这种方法集成到了一个PPC系统中,并由Erdlenbruch对一些重要的地方进行了完善。

生产控制系统概述

生产控制的对象是生产过程,是经济控制系统中微观层次的一个分支,但它也是一个复杂系统。它的经济活动要素主要包括人、物资、设备、资金、任务和信息。这些要素一方面分布在企业的所有部门各个环节,另一方面每时每刻处于运动之中。由于要素分布的分散性管理手段又基本上采用手工作业,所以生产控制系统具有自身的特点,这些特点主要是:控制的整体性、控制活动的分散特性、控制活动中人的重要性等。

生产控制的主要活动

控制贯穿于生产系统运动的始终。生产系统凭借控制的动能,监督、制约和调整系统各环节的活动,使生产系统按计划运行,并能不断适应环境的变化,从而达到系统预定的目标。
生产系统运行控制的活动内容十分广泛,涉及生产过程中各种生产要素、各个生产环节及各项专业管理。其内容主要有:对制造系统硬件的控制(设备维修)、生产进度控制、库存控制、质量控制、成本控制等等。
生产进度控制,是对生产量和生产期限的控制,其主要目的是保证完成生产进度计划所规定的生产量和交货期限。这使生产控制的基本方面。其它方面的控制水平,诸如库存控制、质量控制、维修等都对生产进度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生产系统运行过程的各个方面问题都会反映到生产作业进度上。因此,在实际运行管理过程中,企业的生产计划与控制部门通过对生产作业进度的控制,协调和沟通各专业管理部门(如产品设计、工艺设计、人事、维修、质量管理)和生产部门之间的工作,可以达到整个生产系统运行控制  的协调、统一。
维修,是对机器设备、生产设施等制造系统硬件的控制。其目的是尽量减少并及时排除物资系统的各种故障,使系统硬件的可靠性保持在一个相当高的水平。如果设备、生产设施不能保持良好的正常运转状态,就会妨碍生产任务的完成,造成停工损失,加大生产成本。因此,选择恰当的维修方式、加强日常设备维护保养、设计合理的维修程序是十分重要的。
库存控制,是使各种生产库存物资的种类、数量、存储时间维持在必要的水平上。其主要功能在于,即要保障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又要通过规定合理的库存水平和采取有效的控制方式,使库存数量、成本和占用资金维持在最低限度。
质量控制,其目的是保证生产出符合质量标准要求的产品。由于产品质量的形成涉及生产的全过程,因此,质量控制是对生产政策、产品研制、物料采购、制造过程以及销售使用等产品形成全过程的控制。
成本控制,同样涉及生产的全过程,包括生产过程前的控制和生产过程中的控制。生产过程前的成本控制,主要是在产品涉及和研制过程中,对产品的设计、工艺、工艺装备、材料选用等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和价值分析,以及对各类消耗定额的审核,以求用最低的成本生产出符合质量要求的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控制,主要是对日常生产费用的控制。其中包括:材料费、各类库存品占用费、人工费和各类间接费用等。实际上,成本控制是从价值量上对其它各项控制活动的综合反映。因此,成本控制,尤其是对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控制,必须与其它各项控制活动结合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