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点管理软件>管理资料>营销“旁观者” | 收藏此页 |
很快,我觉得总部的工作环境并不舒服。倒不是领导不好,而是感觉自己缺少实际的营销工作经验,写出的相关宣传文章、市场建设方案脱离实际,有些文章、方案连自己都说服不了,更不用说让营销人员和消费者去接受了。我认识到:要想让自己有“质”的提高,自己必须要亲自去实践、去体验;而在总部,自己只能有“量”的提高,理论永远不能与实践结合在一起。想到这一点,我很快打好请调报告,申请到了沿海某分公司去从事具体的业务工作。总部的同事和领导非常吃惊,但是也赞赏我的勇气,毕竟很少有人有这个勇气,主动申请到下面的分公司去工作的。
在分公司的日子并不顺利,可以说是遍布坎坷。由于以前从未接触过具体的营销工作,我和前任同事没有办任何交接手续就开始工作了,结果留下了无数后遗症。比如,财务问题,我并不知道各个商家欠我们多少货款,也不知道如何冲帐开发票;价格问题,那时各产品价格差异很大,不同商家有不同的价格表,我一点都不清楚;商返机问题,前任同事也没给我任何提示;广告宣传问题,前任接手众多的媒体广告宣传,但是费用都没清算……虽然总部领导有过关照,但分公司经理是新来的,他优先处理其他事项,而让我一边做具体业务,一边负责整个分公司的宣传、广告、市场建设以及员工培训等诸多事项。我在那段时间,兢兢业业,每天忙得不可开交,但就是没有取得实际的“业绩”。等到分公司经理处理完其他事项,把注意力转移到我这边时,我才刚刚有一点市场操作经验。但分公司经理等不及了,我被“剥夺”了实权,从此也开始了我在该分公司“旁观者”的日子。
初处“旁观者”的地位,内心的难受简直无法形容,面容憔悴,精神恍惚,辞职的念头在心中多次飘起。还是因为上面有人关照过,不久就让我回总部(实际上拖了快一年),加上自己很不甘心出来一趟毫无收获,这才最终忍了下来。
最初的两三个月,自己实际上没有多少收获。那时,我的工作不再是做具体的业务工作,而是单纯的市场建设工作、兼做新产品的推广活动。我只能是默默的工作,默默的思考,思考自己究竟错在哪个地方,市场营销工作究竟应该怎么做,我究竟应该在这趟出来中学到什么东西,最终又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以前我的性子很急,这时被迫慢慢的沉下来了。但是总体而言,我并没能得到大的收获。
月底了,突然传来消息,总部要立即调我回去(后因总部人事调整,我又被推迟了好几个月才回去)。也就在这时,一个同事对我讲出了我探询许久却一直未能解惑的营销工作中的“行规”和经验。他所说的话,加上我在这段时间内的细心旁观和体会,使我豁然明白了太多的事情。而从那番话后,一直到我离开分公司, 我虽然继续处于“旁观者”的位置,但我开始真正明白愈多的事情,也学到了愈多的知识、经验和教训。
我第一次认识到财务的重要性。所有的销售工作,如果没有财务做保障,则公司和员工都将得不到任何的效益,而我到分公司初期,竟然处处顶撞财务,甚至将出纳所宠信的人赶出了公司。我开始还在奇怪,为什么分公司每个人都极其“讨好”财务呢,甚至连送货车司机、内勤宁可不做本职工作,也要“服务”好财务呢。这层道理明白后,后来我不但学习了专业的财务知识,更虚心请教了做财务工作的同事和朋友,更多的了解了实际的财务知识,从而也为我现在、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有效的防范了财务风险。
我清楚了具体的营销工作流程。真正知悉了团队精神的重要性,一个良好的团队、一个完善的工作流程体系是保障成功的基石,而以往我看问题,更多的是看重个人的能力、单个环节的重要性,缺乏整体思考。对于整个市场,我也开始用整体的眼光、预见的眼光来看待,并提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企业的发展,脱离不了企业、经销商(商家)和消费者三方的利益,而不是其中任一。要保障企业利益,重要的是制定合理的营销政策,谋求厂商之间的双赢;对于具体的营销工作,我们最应重视的是经销商(商家)的利益,而不是口头上所宣传的“顾客是上帝”、“一切以消费者为中心”的课本理论;至于消费者的利益,应建立在企业产品的优质和完善的服务体系之上,而不是其他。空洞的承诺远远不如优质的产品、优良的服务带给消费者的实际利益,同时营销政策的正确可以确保市场的销量和提高经销商(商家)的信心和利润。
我负责新品推广活动,结果在当地取得了突出成绩,而我也从这些活动中获取了自信心,获得了商家的信任,同时还学会如何推广高档新品,如何利用各种资源为自己所用,创造出真正意义上的“厂商共赢”的结果。
对于最早接触的媒体广告宣传,自己更是有了深入、独到的见解。我开始学会用有限的资金去做尽可能多、尽可能影响大的广告宣传,而这些知识在我以后的工作中,带给我难以估量的作用。
在做“旁观者”的日子里,我还学会了难得的“忍”。这一“忍”就是快一年,对于从那所学校出来的人来说,实在是难得的。更重要的是,在“忍”的过程中,我没有丧失丝毫信心,更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去细心观察、学习、领悟,学到了我在顺境中难以学到的知识和经验。在“忍”的最后一段时间内,我的一个大学同学过来看我,第一句话就是我变得“太成熟了”,脸上没有半点书生气了,却又保持以前的真诚,而她对于我所说的话,感觉根本不象是我所说的;分公司同事再也不用以往那种蔑视、怀疑的眼光看着我了,他们只会预测我的未来会如何发展,同时纷纷将他们自己的经验和心得传授给我;下面的商家会主动请我吃饭,而在前几天他还让分公司经理苦等一个下午……
处于“旁观者”的位置,我更得到一些额外的收获。以前从总部出来,只是希望了解具体的家电营销工作;而离开分公司时,我不但了解了自己行业的营销工作,更因为那段时间的潜心观察、细心领悟,我发现“学有专长”,对一个行业了解比较透彻之后,其他行业的市场操作原理基本上是一样的。做完家电,那么房地产、医药、保健品、服装乃至金融、证券,甚至教育、娱乐、政治、军事,哪个领域的道理不是一样的呢!“触类旁通”等于是我收获的第二个收获了。
我在离开分公司后,曾用所学经验帮助一个同学避免了50多万元的损失,因为他打算听信谣传,进入一个他丝毫不了解的领域;我也曾用自己的知识,指导朋友将书店、餐饮发展起来;而我从那 以后,逐步溶入了真正的社会,也开始了自己人生的另一番征途。
我要感谢那段时间的“旁观者”经历,正是因为有了它,我才会成长,成熟,也才能真正拥有自己的天空!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电子邮件:weimingliu@eyou.com